2025年9月,辛芷蕾凭借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斩获影后桂冠,成为全球娱乐焦点。
雅诗兰黛市场部连夜在深圳万象城等核心商圈铺满其代言的彩妆海报,香奈儿海外社交媒体连发5条动态庆祝其典礼造型……
这场品牌营销盛宴背后,折射出国际品牌在流量争夺战中从“短期收割”向“长期价值共生”的战略转型。
品牌代言人选择
雅诗兰黛与辛芷蕾的合作始于2024年电视剧《繁花》热播期间,品牌以“无考察期”直接签约其成为彩妆代言人。彼时辛芷蕾尚未获得国际影后头衔,但品牌方已敏锐捕捉到其饰演的“李李”一角所展现的神秘美艳气质与品牌高端定位的高度契合。
这种“前置性布局”在辛芷蕾封后后得到验证:深圳万象城地广投放后,其代言的绝色镜面唇膏185号色(焦糖粉棕)在电商平台销量激增300%,同款色号口红在社交媒体引发“影后唇色”模仿潮。
品牌选人逻辑的升级体现在两方面:
专业能力背书:辛芷蕾从业14年出演49部影视作品,其演技沉淀形成的“实力派”标签,与雅诗兰黛“科研赋能美妆”的品牌主张形成价值共振。
文化符号潜力:作为从鹤岗走出的“逆袭者”,辛芷蕾的奋斗故事与Z世代追求自我突破的价值观高度契合,为品牌注入“草根逆袭”的情感共鸣点。
品牌营销场景重构
雅诗兰黛的地广策略突破传统海报的单向输出模式,采用AR试妆技术让行人通过手机扫描海报即可虚拟试用影后同款唇色。这种“视觉+交互”的沉浸式体验,使品牌曝光转化率提升至传统地广的双倍。
更值得关注的是,品牌同步在深圳万象城开设“辛芷蕾影后妆容快闪店”,通过复刻威尼斯电影节红毯妆容的化妆台、播放其获奖感言的环绕音响系统,构建“视觉+听觉+触觉”的多维场景。
这种场景营销的进化路径与当前消费趋势高度吻合:
2025年中国户外运动产业规模达1.35万亿元,消费者对“专业场景体验”的需求增长28.6%,这一逻辑迁移至美妆领域,催生出“红毯妆容体验馆”“实验室级护肤沙龙”等新业态。
此外,AR试妆、AI肤质检测等技术的普及,使品牌能够低成本复制高端服务场景。雅诗兰黛快闪店单日接待量超5000人次,其中35%消费者后续购买了全套影后同款产品。
品牌价值链条延伸
香奈儿在辛芷蕾封后事件中的营销动作更具战略纵深。除典礼礼服赞助外,品牌联合其推出“东方玫瑰”限量系列,将影后在威尼斯电影节“深咖色露肩长裙+立体网纱玫瑰”的造型元素转化为产品包装设计。
更关键的是,香奈儿邀请辛芷蕾参与“高级手工坊系列”纪录片拍摄,通过记录其试穿高定礼服、与工匠探讨刺绣工艺的过程,将品牌百年手工技艺与代言人艺术追求深度绑定。
这种“文化共创”模式带来双重收益:
纪录片上线后,香奈儿“高级手工坊”系列在中国市场的搜索量大幅增长,年轻消费者对品牌“工匠精神”的认知度也大幅度提升。
辛芷蕾从“产品使用者”升级为“品牌文化传播者”,其社交媒体发布的纪录片片段获得超200万次互动,评论区高频出现“原来香奈儿的美来自匠心”“辛芷蕾让奢侈品有了温度”等评价。
品牌营销突围路径
在公域流量成本持续攀升的背景下,雅诗兰黛、香奈儿们的实践揭示出三条突围路径:
前置性价值投资:在代言人尚未爆红时建立合作,通过长期陪伴共享成长红利。雅诗兰黛与辛芷蕾的合作周期已覆盖其从“剧集配角”到“国际影后”的全阶段,品牌方透露其代言费仅为同类顶流艺人的60%,但投资回报率高达320%。
技术驱动场景革命:利用AR/VR、AI等技术重构消费场景,将“产品试用”转化为“情感体验”。数据显示,采用沉浸式营销的品牌,其消费者复购率比传统模式更高。
文化深度绑定:通过纪录片、艺术展览等形式,将代言人个人叙事与品牌文化基因融合,构建“不可替代”的情感壁垒。香奈儿“东方玫瑰”系列的成功证明,当品牌故事与代言人经历形成“化学反应”,消费者愿意为文化溢价支付30%以上的价格。
结语
当流量争夺进入“深水区”,品牌营销正从“流量捕手”进化为“价值园丁”。
雅诗兰黛等品牌用辛芷蕾封后事件证明:真正的品牌增长,不在于短期曝光量的堆砌,而在于能否与代言人、消费者共同培育出具有生命力的价值生态。
这种生态中,每一次地广投放都是品牌故事的续写,每一场快闪活动都是文化基因的传承,每一次产品迭代都是价值共识的深化——这或许就是后流量时代品牌营销的终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