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头部旅拍品牌铂爵旅拍因“失联跑路、拖欠消费者费用”引发舆论风暴,涉及消费者超200人、累计欠款近百万元。
事件中,铂爵旅拍从否认跑路到客服集体失联,暴露出企业危机应对的严重失当;而头部主播李佳琦主动承诺赔付,则成为直播电商领域责任划分的标志性案例。
这场危机不仅折射出传统旅拍行业的结构性困境,更揭示了品牌与渠道方在消费信任链中的角色重构。
铂爵旅拍危机升级:从否认跑路到信任崩塌
初期回应:避重就轻,错失黄金48小时
7月19日,铂爵旅拍首次发布声明,将“失联”归因于“业务压力缩减门店、组织优化”,并承诺“100%履行拍摄”。然而,声明未提及消费者最关心的退款方案、欠薪问题及客服失联原因,反而强调“其他业务平稳运营”,试图淡化危机严重性。
此时,消费者已通过社交媒体曝光客服称“我们也被欠薪”、疑似员工私售底片等细节,企业回应与事实矛盾加剧了信任裂痕。
操作失当:客服系统瘫痪,承诺沦为空文
7月20日,媒体实测发现铂爵旅拍客服电话无人接听,官网投诉热线停机,淘宝旗舰店客服改口“账户无现金退款”。这种“线上承诺、线下失联”的反差,直接导致消费者从投诉转向集体诉讼。
据厦门市场监管部门披露,铂爵旅拍已处于停业状态,但企业未通过官方渠道同步信息,反而继续在旗舰店销售高价套餐,进一步坐实“欺诈”嫌疑。
深层病灶:业务萎缩与法律风险的双重绞杀
天眼查数据显示,铂爵旅拍自2025年起涉及12条股权冻结信息,7月被列为被执行人,旗下16家子公司注销。其核心矛盾在于:重资产旅拍模式(如丽江、三亚基地)受疫情后消费降级冲击,而轻量化“铂爵跟拍”虽绑定高端酒店,但“免费拍摄+高价增销”模式引发服务质量争议。
消费者投诉显示,跟拍业务存在摄影师水平参差、强制加选照片等问题,暴露出企业转型中的管理失控。
李佳琦积极应对:从渠道方到责任方的角色突破
主动担责:直播电商责任边界的重构
7月24日,李佳琦在直播间公布赔付方案:对已核销未拍摄用户全额退款;对已拍摄未交付底片用户发放关怀金并协助追讨;对未核销用户引导平台退款。这一举措突破了传统“渠道不担责”的行业潜规则,将主播责任从“选品审核”延伸至“售后兜底”。数据显示,涉事订单中超60%来自李佳琦直播间,其主动介入有效遏制了舆论恶化。
危机转化:专业团队与资金实力的支撑
李佳琦团队在48小时内完成订单核查、消费者分类及赔付方案设计,展现出高效的危机处理能力。其承诺的“先行赔付”背后,是直播间保证金制度与品牌方连带责任条款的支撑。这种“流量反哺责任”的模式,为直播电商行业树立了新标杆。
长期影响:重塑主播与品牌的权力关系
此次事件后,头部主播在选品合作中或将增加“履约保证金”“违约赔偿”等条款,品牌方需为渠道流量承担更高风险。对消费者而言,主播责任意识的觉醒将改变其决策逻辑——未来,直播间不仅是价格比较场,更是信任背书平台。
行业启示
传统模式式微:重资产与低频消费的矛盾
铂爵旅拍的危机本质是传统旅拍模式的系统性风险:单次拍摄成本高(含交通、住宿、场地)、复购率低(婚拍为主)、季节性波动大。当消费降级遇上竞争加剧(全国现存旅拍企业超6300家),头部品牌亦难逃亏损。
轻量化转型:从“仪式消费”到“日常体验”
铂爵跟拍业务虽陷争议,但其“酒店免费拍摄+二次消费”模式揭示了行业转型方向。数据显示,轻旅拍客单价仅为婚纱旅拍的1/3,但复购率提升40%。未来,旅拍企业需从“一次性交易”转向“会员制服务”,通过场景拓展(亲子、闺蜜、个人写真)和频次增加(年度拍摄计划)提升用户生命周期价值。
信任重建:透明化与标准化是关键
此次危机中,消费者最愤怒的并非服务瑕疵,而是“信息不对称”与“承诺失信”。旅拍企业需建立全流程透明机制:如拍摄团队资质公示、底片交付实时追踪、投诉处理进度可视化。同时,行业协会应推动服务标准制定,明确拍摄时长、精修张数、退款规则等细则,减少灰色地带。
结语
铂爵旅拍的“失联跑路”事件,既是传统旅拍行业转型的阵痛,也是消费信任体系重构的契机。
对企业而言,危机公关的核心不是“灭火”,而是“借火炼金”——通过主动担责、透明沟通、模式创新,将信任危机转化为品牌升级的跳板。
对行业而言,此事件或将加速旅拍市场的洗牌,推动从业者从“流量竞争”转向“价值竞争”,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