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古茗茶饮广东分公司账号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则玩梗视频,视频中门店对犯错员工进行了一场“另类”惩罚——让他们头挂罪牌,手戴纸托手铐,在店内“示众”。这一举动迅速在网上引发热议,随后故名下架了相关视频,并通过官方微博发表道歉。

事件梳理
此次引起争议的视频为“古茗|广东”小红书账号发布的,涉事视频现已被下架。根据视频内容,多位古茗员工脖子上挂着纸牌,上面写有“忘放吸管罪”“漏贴效期罪”“打翻茶桶罪”等内容,同时双手也戴着奶茶杯纸托,形似手铐,视频的文本为“以示禁戒,下次…没有下次了”。
此外,有网传视频片段还显示,古茗一名员工胸前的纸牌写有“我有罪,不放吸管罪,不放坚果罪,不放盖子罪”。视频中,该员工用开着玩笑的口吻将内容念了出来。但是,对于这种视频的营销,部分网友觉得门店不尊重员工。

细心的网友发现,除了“古茗|广东”账号外,9月16日,在抖音平台上,古茗(安吉高禹路店)发布过相似的视频,视频里古茗的员工同样头挂罪牌、手戴形似手铐的纸托。目前该视频已经“处于非公开状态”。
9月18日下午,古茗茶饮官方微博发布致歉声明称:对不起,我们玩梗翻车了。近日,我们广东分公司账号在抖音、小红书发布了一则“玩梗”视频,给部分网友带来了误会。该视频借鉴了抖音平台上热梗“舔狗罪”+“双杯杯托手铐”的创意,结合门店工作场景,由分公司员工与门店员工扮演并拍摄。我们自以为搞笑的“玩梗”,给部分网友带来了误会与不适。收到网友反馈后,我们第一时间下架了视频。在此,我们诚恳致歉。同时也引以为戒,在今后的推广策划中更加审慎,避免误会。

事件分析
从营销公关的角度来看,古茗茶饮此次事件涉及多个关键要素,包括品牌形象管理、危机应对、消费者情感连接以及社交媒体影响力等。
品牌形象受损:品牌形象是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之一。古茗员工头戴“罪牌”、手戴纸托形似手铐的视频,在公众眼中可能被视为对员工的不尊重,进而损害了古茗一直以来可能塑造的温馨、关怀员工或积极向上的品牌形象。这种负面形象一旦形成,需要较长时间和大量努力才能修复。
危机应对速度:古茗茶饮在收到网友反馈后,能够迅速做出反应,第一时间下架视频并发布道歉声明,这体现了其危机应对的敏捷性。及时、诚恳的道歉有助于缓解公众情绪,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沟通策略:在道歉声明中,古茗不仅承认了错误,还明确表示了未来的改进措施,如“在今后的推广策划中将更加审慎,避免误会”。这种积极的沟通策略有助于重建消费者信任,同时也向公众展示了企业的责任感和自省能力。
社交媒体影响力:社交媒体在现代营销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此次事件通过社交媒体迅速传播,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古茗需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积极回应网友关切,传递正面信息,以减轻负面影响。
消费者情感连接:消费者情感连接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石。古茗需要通过实际行动,如改善员工福利、加强员工培训、提升服务质量等,来重新建立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让消费者感受到企业的真诚和改变。
未来营销策略调整:此次事件为古茗提供了一个反思和改进的机会。在未来的营销策略中,古茗应更加注重创意的边界和尺度,确保所有营销活动都能尊重员工、尊重消费者,同时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
综上所述,古茗茶饮此次事件虽然短期内对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冲击,但通过及时、有效的危机应对和后续改进措施,有望逐步修复受损形象,并进一步提升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总结
近些年,随着社交平台的迅速发展,玩梗营销已成为品牌营销的关键策略之一,一次成功的玩梗营销可以成为连接消费者、传递品牌价值的桥梁;同样的,不合时宜的玩梗则会引发消费者的不适和反感。一旦超越界限,可能对品牌造成负面效应,在无形中损害品牌形象。
但近几年企业“玩梗”翻车的情形并不少。比如2020年,在“打工人”刚刚成为职场热词之际,宝马发出一张跑车靓照,配文“我已经加满油了,你呢?打工人”,也遭到了广泛的声讨。
这些案例的背后体现了品牌的流量焦虑,他们希望能够利用最新的网络热梗获取眼球效应,但是由于他们对于劳动关系、职场环境这些敏感的话题缺乏认真的共情和感知,导致营销过界,适得其反。
无论是企业文化塑造,还是品牌营销宣传,都应更加审慎,不应为了博流量吸引眼球去恶意营销。如今公众本身就非常期待平等职场,希望自身在工作中能够被更良善地对待,企业更不应在营销时刻意利用敏感话题玩梗,忽略了消费者的内心感受与需求。